正午时分,阳光开始高照
照到农家小作的屋脊上
照到高高的粮仓
照到一挂挂玉米和辣椒
照到小石磨边上的豆子
照到农耕非遗之美
照到万物欢腾
民之大事在于农,农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种植作物,晾晒玉米,加工稻谷……也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晒地瓜干,磨豆腐,打糍耙……

妙创·户外农工坊效果图
妙创·户外农工坊
妙创户外农工坊是一间传承农耕精神的文化园,是一个感知农耕非遗的古老田园,也是一个体验农耕乐趣的好场所。在“耕育”、“农趣”巧妙融合的农工坊里,孩子们识五谷以通世道,知农事以晓农情,传承非遗匠心。

妙创·户外农工坊落地图
孩子们可以在系统的游戏中学习农艺知识和劳动技能,以个体劳作、集体合作的方式,从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提升对自我和社会联系的整体认知。同时,在身体力行的劳动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抗压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树立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户外农工坊·区域划分
户外农工坊希望在自然农耕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耕作环境与合作氛围。耕育环境文化区、农家小作·粗加工区、晾晒区、五谷磨坊·细加工区等4大主题活动区,配合风谷机、筛架、推车等农耕工具,科学地进行农耕体验活动,在农工坊内实现沉浸式、全季节的田园体验。
农工坊也是适用于室内
01 耕育环境文化区
农家乡土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乡土环境创设应遵循幼儿园近期教育的主题。户外农工坊通过环境的创设,使孩子融入到幼儿园乡土主题的环境中去,让幼儿明白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意义,开启沉浸式农耕体验,更好地表现、展示自己的角色。

耕育环境文化区落地图
在乡土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园环境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来确定乡土环境开展的基本线索与要求,设置自然生态的耕育农趣展架、稻草堆、竹盘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所进行的主题有所了解,便于老师以后课程的进行。

耕育农趣展架
02 农家小作·粗加工区
富有田园意蕴的农家小作是孩子们开启农耕活动的第一个区域——粗加工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剥花生、洗麦子、切地瓜片、搓玉米;用石碾子碾压五谷杂粮;也可以体验用老农具风谷机把稻谷里面的皮、灰尘、杂质进行清除等等。
经过风谷机粗脱粒的稻谷,被孩子们封包装到小推车上,最后统一运到高高的粮仓里。于孩子们而言,劳作的辛苦在盛大的收获面前不值一提。

农家小作·粗加工区落地图
03 晾晒区
在晾晒区我们配套可晒万物的晒网,花生、玉米、豆子、地瓜干、粮草,只要想晒都可以放上去。
孩子们还可以拿着谷耙或搂草耙将谷粒归拢或者散开,同时也可剔除谷堆中的稻杆、稻叶。通过这种反复的、重复性的晾晒劳作,孩子们可以懂得晾晒的重要性——不仅可以除去多余的水分,还可以杀死粮食中的害虫和病菌,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晾晒区落地图
04 五谷磨坊·细加工区
我们复刻最原始的五谷磨房,在屋子内设置工具收纳柜、工具挂钩,满足操作和收纳的需求。
孩子们可以把蒸好的糯米放进石臼,打出软软糯糯的糍粑;也可以把米、麦、豆等粮食通过麦饭石碾子和小石磨加工成粉,再用筛架将各种五谷粉粗细分装入盒;也可以把磨好的各种五谷粉拿到教室制作各种五谷美食。

五谷磨坊·细加工区落地图
户外农工坊·课程+培训
为了让幼儿园更好地使用户外农工坊,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些列附加培训服务,旨在帮助老师们更轻松、更有效地将产品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01户外农工坊课程
一共分为五个次主题,共计31节游戏课程方案。基于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以促进孩子更加有效自主游戏学习。在系统的课程中学习农艺知识和劳动技能,以个体劳作、集体合作的方式,从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让幼儿参与生产劳动,感受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学习相关劳动知识,锻炼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02户外农工坊培训
理论部分:蕴含文化介绍和区域介绍以及游戏方案课程解读,向老师们介绍户外农工坊的研发背景,以及给孩子所带来的价值。
实操部分:包含各个区域的介绍、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在游戏方案分区课程中用具体案例带领老师们进行实操。
在这个户外农工坊里
孩子们种植作物,收获丰收
赓续农耕文明,体育耕作之乐